湖北养殖业沦陷 疫情中的危与机 数智化或是生存基石
当前,我国多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发国内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国家采取一系列科学严密措施,国家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与疫情进行着严肃的斗争,正有效阻击着疫情的传播,全力以赴争取打赢这场疫情战役。但活禽市场关闭,生产资料流通渠道受阻,行情模糊不清,养鸡企业未来何去何从?
01
疫情肆虐 湖北养殖业重创

原创 华夏时报 2020-02-02 10:31:34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崔笑天 北京报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中,受到影响的不仅是感染者。在延迟复工、多处“封城”情形之下,各行各业都受到波及。湖北省的养殖业,就是其中的一个注脚。
由于政策限制、交通不畅等原因,湖北养殖户的鸡卖不出去、蛋卖不出去,就连饲料原料运输进省里,也面临重重阻碍。武汉一位禽蛋养殖大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自疫情开始,为了降低损失,自己已经活埋了10多万只鸡苗。而这种做法在当地绝非个例。
4亿只鸡、1692万头猪得救了?
1月30日,湖北晨科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晨科农牧”)发出了“救救这些猪和这些鸡”的呼吁。晨科农牧公众号文章表示,由于防范新型冠状病毒,铁路、水运、公路等物流通路堵死,饲料运不进来,湖北存栏的4亿只家禽,1692万头牲猪面临断粮,大多数养殖企业会破产、关门。
该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据了解,晨科农牧以蛋鸡养殖为核心,涵盖配合饲料生产、畜禽水产养殖、鲜蛋加工贸易、农产物流运输、养殖技术服务,产业主要布局在武汉、黄石、黄冈,规模居湖北前列。值得注意的是,该文章作者署名为戴小方,是晨科农牧的法人与董事长。
该文章指出,“湖北是畜牧大省,按照2018年的数据,每年消耗饲料1069万吨,每天需要大约3万吨饲料,但今年由于疫情,所有物流通路全部堵死……湖北省饲料原料全线告急,按目前饲料厂的存货,最多只能维持三到四天。”
这与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给农业农村部的请示相同。1月29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协调解决我省饲料原料运输困难的请示》中显示,因交通管制,有将近19万吨的在途饲料原料目前无法进入湖北。
鸡蛋价格腰斩,鸡苗被活埋
实际上,养殖户们依旧愁眉不展。因为在疫情之下,他们的鸡蛋卖不出去,为了降低损失,鸡苗面临着被活埋的命运。
养殖大户陈先生告诉记者:“我们一共有100多万只鸡,鸡蛋的量也比较大,除了当地消费一部分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对外的。正常情况下,每天能卖到外省市9万只鸡蛋。但是现在鸡蛋卖不出去都放在家里。”
鸡蛋为什么卖不出去?究其原因,一是现在很多物流司机不愿意接湖北的单子。“外省市在检查的时候,看见湖北的车牌,看到这辆车是从湖北上的高速,有的地方不放行,即使放行之后也要对司机进行隔离观察,这是有风险的,所以好多司机都不跑。”陈先生说。
二是鸡蛋即使送到了外省市,零售商也不愿意收。陈先生表示,湖北疫情比较严重,好多鸡蛋出去以后,市场不敢要,比如广东有一个市场,专门发文说尽量不要收湖北鸡蛋。而就收购的价格看,与平时相比几乎是“腰斩”。“鸡蛋一箱360个,年前可以卖到200多块钱一箱,现在打了个对折,100多一箱,还卖不出去。全国的都被砍价了,但是湖北更明显。”他说。
另外,鸡蛋的包装也运不进来。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鸡蛋包装需要在河南等地的工厂生产,但是目前运输不畅、工厂停工,鸡蛋下来以后没地方装,没地方放。目前,越来越多的鸡蛋积压在养殖户家里。如果10-15天疫情稳定,防控有所放松,这些鸡蛋还能变成钱,但是再久了,就会成为一笔不小的损失。
积压的不只是鸡蛋,还有迅速长大的鸡苗。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1月22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在地方农贸市场实行了活禽禁售政策,这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压力。“一只鸡平均养殖50天后,就要在市场上卖掉,但是现在都卖不了。不仅卖不了,这些鸡还要吃饲料,它们每天吃饲料,成本就不断增加。”陈先生说。
为了控制成本,减少损失,很多养殖户都将鸡苗进行了填埋处理。陈先生告诉记者:“从疫情开始至今,我们已经埋了10万多只鸡了,可能以后这个数字还会增加。所有养殖户都是这样。”
数据显示,湖北省是禽蛋大省,禽蛋产量居全国第六位,年家禽存栏3.476亿只,出栏 5.324亿只。湖北省鸡蛋产量占全国鸡蛋年产量的5%。
在陈先生的朋友圈中,记者看到他发的视频,一只只小鸡簇拥着,被网兜一把捞起,一箱箱倾倒进事先挖好的大坑内,再用土掩埋。而他配的文字是:“下辈子还做不做养鸡人?”
02
疫情中的“危”与“机”
疫情中的“危”为维护家禽业稳定稳固发展,保证菜篮子食品供应充足同时保障养殖户利益,有关禽业企业养殖联盟提出了如下具体的七点倡议以缓解当前禽业养殖企业的困境:
1、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产能去产能,减少损失,弃车保帅。 | |
2、持续保持关注事件发展,积极配合政府和有关研究机构做好宣传,科学防控,呼吁恢复肉食品交易渠道的畅通以及肉类生产物资的稳定供应,平抑终端市场物价。 | |
3、建立风险储备机制,积极储备饲料、卫生物资等生产物资,淘汰落后产能,不追求养殖数量,以稳为重。 | |
4、家禽业需要审时度势,稳定心态,相信政府处理好问题,做好生产安全,确保健康、安全的肉食供应充足,为防疫以及肉食品供应做出贡献。 |
5、不管今后如何,为防止可能的情况出现,积极进行产业升级或转型,有能力的企业可建立屠宰和冷藏仓储,完善产业链,尽量摆脱活禽渠道的依赖。 | |
6、建议各地政府考虑深度亏损的行业给予更多的金融政策支持,如银行不断贷,加大贷款额度,减息或免息或放宽还款时间。 | |
7、各企业做好疫情的防控,勤洗手、戴口罩、多消毒,身体健康才能安全生产。 |
数字化的“机”虽然本次新冠疫情,给大量的肉鸡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和散户有可能无法承受本次的危机直接退出市场。但同时,我们坚信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以及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蛋白质的肉类消费市场不会消失。也相信中国政府会快速打赢这场疫情战争,市场会重新恢复;即使在疫情期间,巨大的人口优势,也需要猪肉替代的肉鸡消费保障市场供应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短期内带领企业走出短期的疫情困境,同时也要放足长远,警钟长鸣---企业的管理一刻也不能放松,只有强化企业的日常危机管理意识,不断追求企业效率,精细化运营管理,无时无刻增强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才能在任何突发的风险面前从容应对。
疫情摧毁了大量的中小养殖企业,给自从2019年三季度以来的低迷行情以来,迅速出清了部分市场产能,去除了部分库存,为2020年后面的可能超级行情带来更多的期待,就犹如之前的猪瘟疫情。大中型肉鸡企业只要抵御了本次的风险,风雨过后肯定又是彩虹,又是本次的大赢家。
构建“效率优先、精细管理、强身健体”的数智化现代养殖企业

大型肉鸡企业未来如何增强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构建数字化的管理能力就是未来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根据集团化肉鸡企业的产业链模式,从数字化的启示方面解析如下:
1、供应端:肉鸡企业,未来首先得保障饲料的供应能力,本次疫情摧毁中小企业的稻草就是饲料供应不上,被动去产能自救。因此,未来必须开拓多元化的供应渠道,饲料厂根据养殖企业的分布中心化布局,协同化供应,才能保障饲料的供应。合理保障供应的数字化核心能力,未来就是大量电子化网络化原料寻源,开放式的方式吸引大量的社会供应资源。另外,日常的原料需求合理预测,根据数字化的模型方式,合理预测、合理备库,满足最基本的日常原料需求,应对最低烈度的原料断供风险。
2、养殖端:肉鸡企业的养殖模式不外乎,“公司+农户”的放养模式,以及封闭式的自繁自养模式。但不管哪种模式,本次疫情给了最大的启示就是疫情需要防控和监管,而且长期不懈。本来禽流感就是禽类的主要疫情,也经常发生。因此,未来肉鸡企业必须采用新的移动化采集、互联网化监管、数据化监控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全面防控、全面监控疫情,做到科学养殖、科学防控、科学管理。
3、 加工端:目前国内的肉鸡加工企业,由于生产方式问题,自动化程度普遍不高,大量依赖人工生产。而本次疫情,人成了最大的瓶颈生产要素,为了隔离疫情人也被隔离起来了,熟练的生产工人,投入不到生产加工环节。因此,疫情过后的未来,大型企业可能需要重新思考生产方式问题---尽量提升自动化能力,尽量降低对人工的依赖,由此需要大量使用物联网技术改造生产设备,和互联化的手段改造生产数据的生产环境,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益化管理、效率化生产,对成本的管控逐渐精细化。
4、 市场端:每次大的社会危机过后,都会深刻的改变市场模式,也会深刻的影响每个消费者的消费场景。犹如,2003年SARS病毒过后的电商模式崛起一样;本次新冠疫情过后,肯定会出现新的消费场景。如何研究消费者画像,适应新的消费场景,增强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是本次危机过后企业的最大课题。另外,本次疫情受影响最大的是终端消费服务市场,餐饮、门店、商超等线下密集型人流渠道受到大量的限制,传统的消费渠道在本次疫情面前被严重摧毁,构建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尤其是大力发展线上渠道,恐怕是疫情过后的各类企业不得不研究的新问题。每一个渠道都值得企业精耕、每一个场景值得企业研究、品牌精耕理念会再次深入管理者之心。多元化的渠道管理,精细化的消费场景触达,消费者的细致画像,都需要借助数字化的管理能力,中台化的服务能力来实现。
5、 管理端:集团化的企业,需要集团化的组织,和集团化的管理能力。本次疫情,给了企业经营者深入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的启示,其实集团化管理更需要全面的快速反应能力,以洞察企业管理。数字中来,也要数字中去,企业实现数字化的基础能力之后,需要构建数字化的实时决策大脑,让数字来做最客观、最有效、最快速的决策。同时,集团化的企业,也需要协同保障、效率运营、绩效对标、共享服务等各种手段,让企业快速、高效、低成本地响应市场、响应管理服务,尽量降低人的因素。
既是行业又是数字化企业标杆
--圣农数字化全景图
2020年1月4日,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9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2019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盈利37.05亿元—38.05亿元,上调到40.8亿元—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1.01%—178.98%。由此可见2019年,猪肉的替代行情让众多的国内禽业养殖企业受益于超级鸡周期行情。
告别超级鸡周期的2019年,进入2020年伊始,湖北武汉的新冠疫情极大的影响着广大的禽业养殖企业,肉鸡养殖行业的两种商业模式—“公司+农户”的放养模式和全封闭的自繁自养模式,或许从新冠疫情开始众多的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这两种商业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与国内养鸡企业普遍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不同,地处福建西北山区的圣农从一开始就坚持“自繁、自养、自宰、自控”,构建了从祖代父母代繁育、种蛋孵化、肉鸡养殖、饲料加工、屠宰深加工等一体化、自动化、全封闭式、全产业链的布局,“圣农模式”有效避免了外界的不良影响,做到完全自控,保证食品安全。针对此次新冠疫情,“圣农模式”的商业模式优势正在经历全新的考验,也许事实证明自繁自养的全封闭模式是未来食品安全和抵御外界风险的最佳模式。
同时,正在迈向四十不惑的圣农发展在农业4.0数字化应用浪潮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行,打造更优秀的核心管理优势,强身健体抵御外界的更多风险,更多充满想象力的事情也许正在新冠疫情这里开始发生……
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圣农发展),专注于白羽鸡生产三十多年,是国内同行业现代化程度高、品质好、规模最大的集饲料加工、祖代与父母代种鸡养殖、种蛋孵化、肉鸡饲养、肉鸡屠宰加工为一体的联合型企业。

凭借完整的一体化全产业链实现了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并依靠优良的品质和稳定的供应成为肯德基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麦当劳唯一中国本土鸡肉供应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2015年首届青运会、2016年杭州G20峰会和2017年厦门金砖峰会的指定鸡肉供应商,以及双汇、太太乐、安井、海霸王、沃尔玛、麦德龙、华润万家、世纪联华、永辉等食品加工企业及大型超市重要鸡肉供应商。

圣农发展的“纵横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种鸡养殖、种蛋孵化、饲料加工、肉鸡饲养、肉鸡加工、深加工、快餐连锁的纵向主业链,以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生物质(鸡粪)发电和以鸡的废弃物(鸡毛、鸡肠、鸡骨架、鸡血)开发利用、包装材料、液化气(天燃气)、蔬菜种植、储运物流、兽药等横向配套产业链,实现肉鸡产业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真正形成了无污染、零废弃的循环经济生产模式。
让我们理解数字化的应用场景
核心应用概览
数智圣农、移动化养殖生产管理、智能化生产、电子采购协同管理。
数智圣农平台
圣农率先在同行业中开启农业养殖4.0体系,实现管理智能化,智慧养殖大数据分析平台,提供总裁驾驶舱和多维度报表,企业经营者可以实时掌握企业各类业务数据,做出相关调整与决策。

移动化生产数据分析系统,管理者随时随地了解和掌握肉鸡生长过程中的营养转换,借助数据的对比分析不断研发饲料配比,预防鸡群生病,实现肉鸡生产经营数字化管理。

移动化养殖生产管理
“自繁自养”养殖模式的移动化养殖生产管理,企业生产所需的各类物资与供应商的在线协同、数字化管理,各级管理人员便捷的大数据经营分析。
移动APP养殖应用实现从进雏计划到出栏的全流程管控,包括计划审核和物料领用等环节,是数智圣农的核心数据源。

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借助移动应用,及时掌握和了解各个养殖场的各种情况,例如当前养殖场有多少存栏,养殖环境是什么情况,一个栋舍的鸡吃了多少饲料、喝了多少水,有没有出现鸡死亡,是什么原因死的,症状是什么,那个栋舍的鸡要送到那个屠宰厂等等。

让养殖业务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有效面对食品安全协同工作,保障产品质量。
智能化生产
全自动包装线、堆垛机器人,实现自动称量、制袋、封口、喷码、金检、X光机检测、封箱、堆垛,极大地减少用工,提高生产效率,是全国设备先进的肉类食品深加工厂之一。

堆垛机器人每小时完成6吨熟食产品的封箱、堆垛,减少用工6人。全自动包装线每小时完成4吨熟食产品的自动称量、制袋、封口、喷码、金检、X光机检测,减少用工40人。

饲料五厂按照农业养殖4.0标准建设的国内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饲料加工厂。建有4条自动化制粒生产线,生产过程由智能管理系统控制,自动入仓计量、抽样、除铁、校验配料秤、控制原料损耗、统计能耗,特别是原料筒仓在国内首先实现自动实时3D成像、温度检测和清仓。
电子采购协同管理
食品安全把控,关键从原料的安全抓起,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从拥有相应资质的供应商采购检验合格各类商品原料,减少和降低不安全因素,形成双方共同可以协同、追溯的采购体系。

圣农与供应商之间借助移动应用,便于采购业务的协同与运营。

物流执行系统与采购系统一体化集成应用,覆盖近285个养殖基地,肉鸡饲养场全部安装智能地磅系统,车辆进出场可以实现自动称重、过程录像、数据采集传送,在总部管理人员打开电脑就可以实时监控所有车辆的运行情况,供应商可以及时掌握和了解送货进场的数据。